党建引领聚合力 “枫桥经验”解民忧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 深圳大亚湾海事局构建涉海新业态基层治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背景与动因:破解“三高”难题的创新探索

深圳东部岸线凭借得天独厚的山海风光资源,已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滨海生态旅游的标志性区域。随着海上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潜水、海钓、摩托艇等海上休闲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休闲旅游船舶新业态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大鹏新区滨海旅游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然而,在产业繁荣的背后,多维度的涉海安全管理挑战也随之而来。当前涉海安全呈现出“三高”特征。

一是业态复杂度高。随着游艇、休闲船舶观光高度聚集,水上高风险运动、无人船测试、深潜观光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多种经营模式和涉海活动相互交织,使得管理难度大幅增加。二是区域风险度高。大鹏新区年均船舶流量高达15万艘次,能源运输船舶、旅游船舶、渔业船舶在同一区域频繁活动,水上交通事故频发、海上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三是治理挑战性高。这里分布着12个沿海社区,拥有3万涉海从业人员,700余艘休闲旅游船、400余艘渔船以及1400余艘其他海上娱乐设施,年均客流更是超过千万人次。涉海新业态多元发展,各方利益诉求日益复杂,基层治理挑战性高。在此背景下,涉海新业态基层治理暴露出“三大痛点”:部门间协同配合不足,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行业发展缺乏有效引导,秩序较为混乱;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治理主体相对单一。

休闲船舶行业党支部成立.jpg

休闲船舶行业党支部成立

面对这些难题,大亚湾海事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为纽带,与各涉海部门在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通过民主协商、自我管理解决基层问题,大胆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破解治理困局。

二、创新实践:构建“三位一体”治理新格局

(一)构建基层大党委,打通协同治理“主脉络”

1.党建引领统筹资源整合。以“党建”为坚实纽带,整合海事、交通、应急、街道社区等11个涉海部门及基层组织的优势资源,成立涉海新业态基层治理“大党委”,构建起“属地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参与”的高效治理体系。制定《大鹏新区休闲船舶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大鹏新区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置工作机制》《大鹏新区水上交通领域“行刑衔接”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等共计26项制度性文件,将涉海新业态管理责任落实到各涉海部门,破解“职责不清、单打独斗”难题。以社区“大党委”为抓手,为涉海新业态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2.构建“3+N+1”一体化联动机制。在“大党委”的统筹协调下,构建“3+N+1”治理一体化联动工作机制,大鹏新区三个办事处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常驻现场开展工作;交通、海事、海洋综合执法、海警、旅发、应急等N个部门实行联络员制度,确保信息及时沟通;联营公司负责落实日常运营管理工作。社区一旦发现问题隐患立即“吹哨”,各部门限时“报到”,对问题隐患进行全链条查处。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调动各部门的执法力量,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形成监管合力,为涉海新业态治理提供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保障。

3.涉海“大安全 大应急”提供安全保障。推动成立大鹏新区海上搜救中心,编制印发《大鹏新区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大鹏新区海上搜救中心工作规则》《大鹏新区海上搜救中心应急搜救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组织制度保障。各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应急联络机制,实时互通气象预警信息、通航环境要素等关键数据,实现对成员单位应急资源的扁平化统筹调度。运用无人机、CCTV、AIS、雷达等先进的监控、搜救装备,统筹构建起“立体叠加、异构互联、多维度覆盖、多手段融合”的感知搜救体系,逐步建成大鹏新区涉海“大安全 大应急”框架,为涉海新业态基层治理提供安全保障。

(二)支部建在产业链,筑牢安全发展“双基石”

1.建立行业党支部,共建“同心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联合辖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党组织等多元力量参与攻坚,在杨梅坑、较场尾等8个片区成立全国首批“休闲船舶行业党支部”。海事、应急、投控公司等单位选派政治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参与行业党支部工作,吸纳支部党员、社区党员、休闲旅游船舶党员船主组建“党员治理先锋队”,构建“党组织+社区+行业从业人员”的三方协同治理架构,实现党的组织有效嵌入行业发展,党的工作实现有效覆盖,为休闲旅游船舶行业管理攻坚工作“画”出了一个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

2.规范船舶纳管,打造涉海活动“大鹏模式”。为推进休闲旅游船舶的统一纳管,创新构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海事牵头、企业联营、村民自治”的休闲船舶管理体系,成功推行统一售票、统一上下客、统一航线、统一指挥的“四个统一”管理形式,彻底改变以往个体化非法营运的混乱局面。通过行业党支部推动搭建全域监控服务平台,实行船舶集中停放、划定活动水域和安全航线,打造“区域有边界、活动有范围、监管有重点”的涉海休闲活动“大鹏模式”,从源头规范行业运营秩序。

3.共建共治共享,构筑安全共同体。坚持“属地+海事”融合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区水交安委的议事协调作用,牵头水交安委成员单位全面开展辖区涉海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定期组织联合执法,集中力量解决涉渔、涉客船舶和新业态安全监管难题。组建大鹏新区“蓝马甲”海上搜救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深圳市首个“涉海应急与安全保障社会力量联盟”,建立海上安全大讲堂制度和涉海“第一应急响应人”机制,搭建涉海安全联防“四分钟响应圈”,不断强化基层海上应急力量,构筑起涉海安全共同体。

(三)党员攻坚破难题,激发基层自治“神经末梢”

1.党员扎根一线,打牢涉海治理基础。充分发挥休闲船舶行业党支部党员干部的带头和桥梁作用,深入一线逐户上门开展走点摸排工作,对每一艘船舶、每一位人员进行详细核查,核准船名、船号、船舶所有人、驾驶员、纳管企业及联系电话等10余项基础信息。通过采取“校、审、核、抽、查”的方式,实现对整个辖区的全面覆盖,摸清海上休闲船舶和其他水上休闲娱乐设施共计2507艘,为有效发挥涉海新业态基层治理效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2.党员攻坚克难,精准破解治理堵点。在休闲船舶纳管治理过程中,部分船主因对政策不理解,对纳管工作持对抗态度,甚至出现信访投诉的情况,给纳管工作带来了巨大阻力。面对这一困境,党员干部主动深入街巷,与船主“零距离”接触,带头宣讲政策、倾听心声。鼓励支部船主党员亮明身份、作出示范,帮助船主算清经济账、安全账、发展账。同时,开通“海事直通车”深入社区提供政务服务,联合船检、船舶管理公司签署《大鹏新区纳管船舶检验证书年审、换证便利服务合作协议》,为船东提供便捷的检验服务。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船主们都看在眼里,逐渐对纳管工作放下戒心,对船舶统一纳管的态度也从质疑对立转变为积极配合。

3.践行“枫桥经验”,激发基层自治活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行业自律+政府托底”的原则,推动成立杨梅坑休闲船舶自治管理会,建立起以船主、船员、社区村民为主体的自治、自管模式。自治管理会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秉持“矛盾不上交”原则,建立矛盾调解和违规处理机制,对存在违规操作、危险驾驶、不听从统一指挥等行为的船舶,采取批评教育、停航、取消运营资格、移交海事处理等分级管理措施,将安全事故和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减少对行政资源的依赖,形成“党员带头规范、群众主动参与、效益反哺治理”的良性循环。

“3+N+1”一体化联动机制.jpg

“3+N+1”一体化联动机制

三、实践成效:实现安全发展双提升

(一)涉海安全防线持续筑牢,风险防控成效显著

2024年以来,大亚湾海事局通过“大党委”统筹协调,组织涉海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63次,形成常态化监管合力。数据显示,水上交通事故同比下降60%、违法夜航行为下降66%、非法营运现象下降70%,三大安全隐患得到系统性遏制。应急处置能力实现质的提升,全年成功处置海上突发事件18宗,救援遇险人员28人、船舶4艘,应急处置成功率保持100%。其中,“2·29”落水人员救援行动仅用20分钟完成7人营救,获各级领导高度肯定,海上应急响应速度与专业能力获社会广泛认可。

(二)政务服务体系迭代升级,惠民便民深度落地

依托“海事直通车”与党员先锋服务窗口,全年现场办理政务服务800余宗,为行政相对人平均节省2小时办事时间,实现“家门口办海事”的服务创新。“海上安全大讲堂”累计开展培训30余场,覆盖从业人员超2000人次,行业安全培训体系化建设成效显著。联合中国船级社深圳分社开展联合检查16次,服务船舶600余艘,推动船舶检验换证效率提升80%,政务服务与技术支持的协同效能充分释放。

(三)产业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治理红利持续释放

通过党建引领基层自治模式创新,鹿咀片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杨梅坑片区休闲船舶纳管率从30%提升至100%,实现行业规范管理全覆盖。全年保障规范运营船舶超13万艘次,创造营业额3000余万元,村民自治组织实施违规处罚15宗,片区安全运营超700天零事故,形成“安全根基稳固、运营规范有序、收益持续增长”的正向发展格局,为涉海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安全知识大讲堂.jpg

安全知识大讲堂

四、启示

大亚湾海事局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涉海休闲活动安全治理水平。一是优化“3+N+1”一体化联动机制,强化“大党委”统筹效能,健全涉海安全保障体系;二是持续深化休闲旅游船舶行业党支部建设,吸纳党员船主、渔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延伸监管触角;三是扩大党建治理试点范围,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通过民主协商、自我管理解决基层问题,系统总结治理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涉海新业态基层治理“大鹏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治理范本。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 深圳大亚湾海事局构建涉海新业态基层治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大亚湾海事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为纽带,与各涉海部门在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通过民主协商、自我管理解决基层问题,大胆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https://upload.djcyw.com.cn/1/2025/0923/17586100686624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