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中取得显著成效,本地车械排放、油气挥发等移动源污染成功“瘦身”。然而,由于移动源污染具有成份复杂、低空不稳定、车械流动性大等特点,精准管控仍面临挑战。
为应对这一难题,金华市立足当前新形势与新要求,一方面,在强化技术支撑和优化执法方式上双向发力,创新移动源监管“四加”工作法,努力挖掘人技结合的监管效能。另一方面,以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为契机,聚焦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油气回收等移动源污染,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以强带弱、能者为师”方式,以战促练,打出一套精彩的“组合拳”。
人工检测柴油货车尾气排放情况
“现场查验+台账核对”为用车大户“上门体检”。重型柴油货车尾气处理装置不正常运行的违法行为,技术性强、取证难、案例少,一直是环保执法的一个短板。为破解这一难题,金华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以下简称“执法队”)调集车检专家和执法骨干组成专项检查组,重点对物流园、建材企业等用车大户开展入户检查,现场利用便携式OBD检测仪对车辆尾气处理装置运行情况进行查验,同步核对车辆尿素使用台账,精准有效的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例。
“超标溯源+专家指导”帮车检机构“把脉问诊”。针对机动车环检机构传统现场检查效率低下的问题,执法队创新性建立“超标溯源+专家指导”检查机制,依托现有的黑烟抓拍系统,筛选一个月内通过年审但存在冒黑烟情况的车辆信息,并调阅这些车辆年审时的环保检测视频录像,远程判定是否未按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在充分锁定基本证据链后,执法人员和行业专家再赴现场核实指导,以确保执法的精准性和指导整改的及时性。
“红外摄像+检测判定”对油气回收“定性筛查”。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运行检查,以往都是靠眼看、鼻闻、手摸,不仅效率低下,更是损害检查人员的身体健康。对此,执法队引入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对加油站卸油口、储油罐、加油机等重点部位进行扫描,排查泄漏点位。对排查发现问题的加油站,再由检测机构对油气回收系统的密封性、液阻、气液比等关键指标进一步检测,当场出具检测报告,锁定证据。
“电子围栏+排放检验”替施工工地“靶向治理”。金华市是省内非道路移动机械定位安装的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建成电子围栏117平方千米,对进入低排区作业的非道机械进行实时短信预警。执法人员根据电子围栏建推送的闯禁信息,对机械进行精准识别和定位追踪,确定具体位置后,赴现场检查编码登记与标牌固定情况,并组织检测机构对尾气排放进行检测。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
截至2024年9月,金华市共查处柴油车尾气处理装置不正常运行案例4起、机动车环检机构弄虚作假案例4起、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不正常运行案例3起、非道机械环境违法案例14起。移动源领域执法案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移动源治理,精在技术支撑、重在精准执法,金华市强化科技赋能、突出人技结合,创新“四加”工作法,是对移动源精准执法的有力探索,为行业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执法队队长施海鸥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党建引领,优化‘四加’工作法,不断创新执法检查方式,以更加精准、高效的监管模式,为深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