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补足基层治理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

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作为冲锋在一线的基层防护人员,在疫情防控宣传、巡逻、封控、隔离、消毒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口罩登记通知分发到户、扫楼排查(每家每户上门了解情况)、信息上墙、封闭小区、安抚群众情绪、关爱弱势群体等,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我国基层政权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社区工作者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形势的不断发展,社区工作者肩负着市、区各部门最基础的工作,是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共筑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也是开展各项社会事务工作的主要阵地、城市创建的主战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平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区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法规政策不够完善,影响队伍稳定性

当前,国家法律法规层面对社区工作者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没有将其作为一类职业明确提出来,由此导致社区工作者的身份难以界定,没有纳入编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社区工作者在培训、退休、辞职辞退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没有政策依据,用工形式多样化等问题也更加复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二)社区工作者缺少相关上升机制

上海市委一号课题强调,社区居委会书记在连续当选两任后(原为3 年一届,新政策为5 年一届)可有机会转为事业编制,居委会主任一般还没有这个待遇,留给其他社工的机会也比较少,再加上任务繁杂,一些市中心的社区很多是老旧房屋,存在长年历史原因造成的纷争、煤卫合用、居民自行改善生活环境违章搭建等各类纠纷,且很多是最低物业费用的托底物业,使居民对居委的依赖较强,居委干部的工作任务很繁重,加之市中心、城镇中心治理要求较高、各类检查多,导致一些市中心街道居委的社区工作者工作压力大、流动频率大、流失数量大。随着国家对社区基层一线的重视加强,政策下沉、任务下沉,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优秀的人才开始愿意到街道、居委队伍中去,并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花大力气培养了这些经验丰富、学历较高、群众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他们工作在我国政府施政的前沿阵地,如果不能好好地留住他们,将会是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基层治理的巨大损失。

(三)社区工作者的社会认可度未达期望值

2009 年至今,上海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大幅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积极性。例如,截至目前,上海市共有社区工作者5.2 万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8.9%,平均年龄39 周岁,招考的竞争性明显增强,部分街道招录比例达到1 :20。在收入方面,全市社工税后收入在8.5 万元左右。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按照等级划分社区工作者1 级,基本工资系数为1,除去年终奖每个月税后工资4215 元左右,加上年终奖税后每个月6250 元左右。近年来,虽然社区工作者收入大幅度提高,但与其他领域的收入相比还有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吸引、留住和培养高素质社区工作者的激励机制,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政治和社会地位,避免造成“能干的留不住、年轻的干不长”的局面。

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为了改善当前状况,完善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建议政府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推动用工形式不断正规化、规范化。在国家对社区工作者的身份未明确界定的情况下,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的桥头堡、超大型城市的排头兵,可以先行先试,将业绩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划定为社区事业编制,作为一种独特的事业编制存在,自上而下地制定好政策。

(二)畅通职业上升通道

当前很多地方已经实行公务员事业编招录政策,可以在各级公务员和事业编招录过程中,增加专门招录社区领导干部或者社区优秀工作者的岗位,可以参考招录大学生村官的岗位政策,拓宽社区干部考录公务员事业编渠道。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有关部门势必要在加强基层组织力量上下功夫,继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政策上要向社区工作者倾斜,比如提高工资待遇,建立可行的分级评价机制、业绩模式、岗级制度,有效地为各级社区工作者的业绩全方位打分,积累到一定的分值后可以上升一个岗级,并获得相应的薪资提升,公平公正的业绩评定有利于该职业的发展,相关业绩评定机制建设可以创新或学习一些企业的管理做法。

(三)完善收入及待遇结构

一是建立健全社区人员待遇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优化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结构,对社区工作人员正常范围内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要给予充分的明确和保障。二是以居委会党组织负责人、居委会主任和普通社工为重点,在福利待遇保障方面做好文章,落实居委会书记、主任、普通社工退休后专门补贴,让更多的社区工作者乐于将“小巷总理”“条线干部”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也乐于将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干到退休。

(四)建立“社区工作站”

试行建立“社区工作站”,街道(乡镇)可以将在社区工作站工作的社区工作者纳入管理,其相关工资待遇可以参照事业编制人员。

(作者虞国伟系上海市优秀人民建议获奖者;李德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补足基层治理短板
https://www.djcyw.com.cn/assets/img/de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