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五个着力点

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力量,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在这场全方位、全覆盖、多维度、立体式的全民战“疫”中,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迅即响应、快速聚集、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泛动员、组织、凝聚群众,在基层一线织牢织密防控网,构筑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全面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各级基层党组织又面临新的考验,战绩可圈可点,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对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应从优化组织设置、配强骨干力量、提升人员素质、树牢为民思想、关心关爱基层五个方面进一步强化。

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

当前,各地按照“应建尽建”要求,多数单位党组织设置是科学合理、规范严谨的,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部分地区在一些单位和企业停产、关闭或改制、改组后,没有及时调整或重新设置党组织,部分党员组织关系不明确,成为“口袋党员”,存在“有党员无组织”现象;有的企业被异地企业联合、兼并,其党组织关系管理相对松散;还有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未建”等。这些问题被一些单位列入历史遗留或难点问题悬而未决,但在这场“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硬核要求的全民战“疫”中,“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应建未建”等问题绕不过、避不开,必须正视解决。

各地应在现有组织架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根据社区(村)、产业园区、企业等区域特点、产业特点、经济规模、党员人数、职业分布等因素,结合党员身份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从业人员的分散性、流动性等特点,进行全方位梳理摸排,按照党章等有关规定,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科学合理增设(撤销、合并)基层党组织,同时厘清隶属关系,明确职能职责。新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新建、改建、联建党组织要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服务发展、有利布局等原则调整和改进组织设置,实现基层党组织“应建必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盲区。

进一步配强骨干力量

从疫情防控看,基层单位防控能力强弱与骨干力量配备密切相关。骨干力量较强的单位,工作思路清晰、组织领导有力、工作秩序井然,骨干力量较弱的单位,见子打子、单打独斗居多,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据了解,目前部分社区(村)、企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两委”成员配备不到位等问题,部分非公经济领域党组织只设1 名书记的情况占比较大,有的因离职、调离等原因,党组织书记出现缺位,削弱了基层组织力。

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选、育、管、用”,配强选精基层骨干力量。一是选好党组织书记。按照选贤任能、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敢想会干、敢于吃苦、乐于奉献、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担任,并为其交任务、定目标、压担子。二是要配强领导班子。要遵循智能互补的原则,尽量使班子做到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克己奉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是要建立党建指导员选派制度。各地组织部门要社会化招聘全职党建指导员,向商圈、园区、楼宇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有条件的地方可向农村配备专职党建工作人员,进一步充实基层党建工作骨干力量,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进一步提升人员素质

在这次疫情防控大考中,多数同志基本胜任,但部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领导力、组织力、动员力跟不上,一线工作人员执行力、应对力、特情处置力不足等问题日趋凸显。从研究分析看,基层一线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创新能力和工作动力不足为主因。多数基层单位忙于完成事务性工作,缺乏系统的能力素质培训;部分同志创新能力不强,墨守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缺乏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闯劲;少数同志动力不足,安于现状,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等,严重束缚能力素质提升。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能力素质是基础,必须要培养一批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沉下去能做的一专多能型骨干队伍。一要严把“入口关”。各地应明确社区(村)一线人员岗位要求,参照基层干部选拔和考察程序,选贤任能,从严把关,从严审核,特别是对年龄、学历、思想素质等进行重点把关,确保思想靠得住、素质过得硬、干事能放心。二要抓实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学出自觉自信、学出责任担当、学出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运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三要强化业务培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践,采取送学深造、集中培训、经验交流、观摩见学、交叉任职等方式,着力提高基层工作人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个体促整体,以整体促党建,以党建促工作。

进一步树牢为民思想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广大基层干部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但同时也暴露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态度生硬、作风漂浮,甚至与民纠纷等问题。

基层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最亲,基层形象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为民、惠民的行动背后,是亲民、敬民的理念与情怀,基层党员干部要转变工作方式,坚守人民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自觉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同时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贴近群众需求,调动各方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最大限度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进一步关心关爱基层

以成都市为例,在这轮大范围的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社区(村)的管理范围、服务对象进一步优化整合,辖区面积更大、服务对象更广、工作任务更重。各级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激励奖惩机制,从提拔使用、表彰奖励、提高待遇、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真正关心关爱基层,肯定和鼓励基层的付出与辛劳,正向激励,提振“士气”,激发动能,让基层工作人员有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同时压减各类文件、精简各类会议、控制规范各类活动、统筹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整治各类不依规不依法问题,落实基层减负要求,让基层把更多心思和精力聚焦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来。

(作者系成都市成华区委组织部四级调研员)

疫情防控中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五个着力点
https://www.djcyw.com.cn/assets/img/de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