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涉及的点多、线长、面广,党员干部只有经常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急难愁盼,‘施工’才能有的放矢,‘脚底不沾泥,心中没主意’是万万要不得的。”
——《人民日报》杨旎
“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不是孤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要统筹兼顾,让市场更有效、让政府更有为,共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孙耀武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仅要聚焦科技进步、生产效率提升,还要关注如何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帮助小农户自我成长,并保障好他们的基本利益。”
——《福建日报》张辉
“现阶段,我国整体技能型人才供给和培养质量都存在一些欠缺,为此,我们必须发挥学徒制方面的优势,以更加系统的培训支撑体系为基础,构建融合连贯的培养通道,让学徒制在行稳致远中实现更为强大赋能。”
——《北京青年报》
“如今,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也有过一会儿不看手机就浑身不适的经历。提议成年人‘熄屏24小时’与‘把手机还给孩子’并不矛盾,两者都是在提醒我们,要做手机的主人,避免‘为屏所困’。”
——《南方日报》维辰
“数字技术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在技术应用中,要意识到新技术必须服务于价值引领的根本目标,努力实现技术与实践的有机融合,避免陷入过度重视技术的误区。”
——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
无感办
从曾经的一些机构“门难进、脸难看”,到需要辗转多个部门、提交多份材料,再到“最多跑一次”,直至如今的“无感办”——全程未跑一次窗口,无需提交任何申请和资料,相关系统自动启动办理服务,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政务服务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过程中,人民群众富起来的不只是口袋,还有不断提升的“主人翁”体验。
“民意速办”企业专区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政务服务是滋养创新的活水。面对多元化的企业诉求,深圳市以“@深圳—民意速办”平台为主入口,在小程序首页开设企业服务专区,帮助企业“一键下单”,并整合12345热线、“深i企”等多个渠道,进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拨。2024年,该平台共受理涉企诉求257.09万件,收到企业来电表扬、留言感谢等众多好评。
智能抗困
每到春天,“春困”就会成为热门话题。年轻一代正通过各种方式对抗“春困”。其中,科技赋能的“智能抗困”成为新趋势,如用智能手环等设备引导进行冥想和呼吸训练,识别久坐状态并发出警示。年轻人破解“春困”的方式折射出健康观念的改变。他们不再简单“硬扛”,而是通过科学手段进行自我状态精细化管理,本质上是快节奏社会中的新型生活方式。
“五小”专项行动
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前不久,河南省卫健委、教育厅、民政厅、疾病预防控制局、残联五部门联合发布专项行动。围绕“小胖墩”“小眼镜”“小星星”“小骨干”“小蛀牙”五大关注点,构建部门联动、医校合作、社会共治的全新工作模式,全面优化儿童健康“预、筛、管、治、康”一体化服务链条,有效控制并改善上述重点健康问题。
社区绣花
2024年以来,广州持续开展“社区绣花”行动,通过整合各类培育资金超6亿元、推动解决社区痛点堵点问题230余项、整改影响社区容貌环境问题5700余宗,推动30个老旧社区容貌环境跃升。城市的精细化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社区绣花”行动中,不少社区创新整合社会资源和专业力量,为居民提供多元、深入、全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