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党建链赋能产教融合的实践起点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走在前、做示范”的具体行动,以党建链串联产业链、延伸创新链、赋能人才链,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学工党支部与金陵饭店第三党支部于2022年2月签署共建协议。双方立足新时代产业发展新态势与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通过打造“政产学研用”交流平台,构建“五‘ZHI’”党建品牌——调研提质(ZHI)、建章立制(ZHI)、学思育智(ZHI)、知史明志(ZHI)、关怀备至(ZHI),创新“走出去”联学共建与“引进来”资源融通的双向赋能机制,致力于构建“党建+产教融合+劳模精神”实践育人体系,探索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的新模式,以实际行动培养酒店高端服务人才,开辟高校产教融合新路径。
二、主要做法:五“ZHI”党建品牌驱动下的校企协同实践
支部以五个“ZHI”(即调研提质、建章立制、学思育智、知史明志、关怀备至)为核心内容开展工作,基于在校学生的职业迷茫和困惑、实习生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深化“政用产学研”基层交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金陵饭店资源,积极对接社会需求,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和关心关爱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调研提质:精准破题打通融合梗阻
为精准破解产教融合中的现实梗阻,支部委员先聚焦核心问题——围绕党建工作开展瓶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成长特性等关键议题深入研讨,梳理出“职业认知模糊—技能提升缓慢—管理思维欠缺”的三维问题链。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调研收集痛点:一方面访谈师生、在线问卷征集诉求,重点捕捉在校生职业规划迷茫、未毕业学生就业焦虑等具体困惑;另一方面建立“问题销号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最终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将解决问题的工作经验提炼为可复制的实践案例,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沉淀经验”的闭环。
2.建章立制:规范机制夯实协同之基
支部以前期《基层党支部共建协议》为框架,基于调研明确的校企协同需求,构建系列保障机制:建立“校企双导师”互聘制度,聘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金陵饭店第三党支部党员石丽忠担任校外劳模导师,对接学生职业认知与技能提升需求;创新“四联机制”(组织联建、党员联育、活动联办、难题联解),并配套《校企联合主题党日管理办法》,明确每学期开展“沉浸式”联合党日活动,将调研中发现的协同育人问题转化为制度化解决方案,为产教融合筑牢长效根基。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为劳模颁发聘书
3.学思育智:精研理论铸魂育人实效
在调研明确学生认知痛点、制度提供保障的基础上,支部聚焦“理论入脑入心”发力:邀请思政专家、大国工匠为师生党员及积极分子开展劳模精神等主题宣讲,组织党员结合本职工作,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主题研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提质增效等内容交流心得、分享感悟,推动理论与实践贯通。每年10月,针对新生群体特点与人才培养需求,组建宣讲团在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开展“新生第一堂党课——党的创新理论联合宣讲”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引领强化校企党建协同育人成效。

劳模进校园宣讲

校企党员宣讲团
4.知史明志:传承红脉筑牢信念之魂
为进一步厚植师生理想信念,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延伸历史维度:组织双方党员共赴金陵饭店“六高先锋”党建红色教育阵地,重温改革开放史与金陵饭店发展历程;共访学院酒店博物馆和校史馆,回顾改革开放初期酒店史及前辈师生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通过“行走的党课”实地体验,双方协作将其拍摄成“微党课”,引导更多师生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在历史传承中筑牢理想信念,为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凝聚精神力量。
双方师生党员共同拍摄微党课视频
5.关怀备至:落地实践化解师生诉求
立足前期调研梳理的学生急难愁盼问题,结合制度保障与思想引领成果,支部聚焦实践层面精准发力:围绕酒店工学交替、实习生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实际情况,联合开展“师、生、企”三方座谈会,俯下身子找问题、沉下心来想办法。结合党建与业务工作,就行业动态、学生特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帮扶等内容深入交流,秉持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原则达成共识,推动“学生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确保“我为师生办实事”落地见效,形成从问题识别到解决闭环的完整工作链条。
三、主要成效: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成果
1.学思践悟:强化党员初心使命与服务能力
通过联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劳模精神等内容,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我为师生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党员服务意识与能力显著提升,初心使命更加坚定,形成同心同德共成长的良好局面。
2.知行合一:提升党建协同育人影响力
校企党员协同探索党建育人方法,通过学院官网、微信平台等渠道推广实践成果,获官方媒体报道,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在校企双导师协同指导下,学生获江苏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第三届全国酒店数字营销大赛金奖,支部书记史晓岚获评优秀指导教师,生动彰显校企同思同研、共担育人责任的成效。
3.成果丰硕:深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构建“需求对接—资源互通—成果转化”闭环体系,全年成效显著: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2场;推进“职业领航计划”落地,助力80名学生顺利就业,2024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较上年提升10%,1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企业专项奖学金。
在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联合撰写的调研报告成果丰硕:1个党建案例同时入选全国饭店协会党建优秀案例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三创一增”优秀案例,1个“党建带工建”案例入选江苏省教育工委优秀案例集,2篇党建征文获江苏省信息化征文二等奖;同步立项党建课题2项、发表相关论文2篇,有效实现党建与业务同质同效、协同发展。
4.行而不辍:拓展党建品牌辐射范围
酒店管理学院学工党支部基于“五‘ZHI’”党建品牌连续三年获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先进党支部、标准化和优质化党支部、“四强”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同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立体化传播矩阵,党总支书记陈瑶受邀在全国1+X师资培训中分享经验,相关做法入选2024年全国饭店业优秀党建品牌案例集,并受到主流媒体报道。后续将计划融入“互联网+”思维升级合作方案,持续提升支部联建成效,展现同向同行共奋进的发展态势。
四、启示:五“ZHI”党建品牌实践中的工作方法总结
1.党建引领与校企协同的双向赋能
五“ZHI”党建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局限,通过“调研—制度—育人”链条设计,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破解校企协同难题的能力。同时,突破“学校教理论、企业练技能”的表层合作,借助双导师互聘、联合党日等机制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基因重组,形成“党建引领方向、协同构建生态”的双向赋能格局,让党建成为串联各方的“红线”,让校企互补成为育人韧性的保障。
2.精神铸魂需锚定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
“行走的党课”“微党课”等载体的感染力,源于其抓住了酒店行业发展与改革开放历程的共生关系。将宏大叙事转化为个体可感知的成长养分,让学生在饭店发展史中看见职业价值、在前辈奋斗故事里找到精神坐标,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理想信念教育摆脱空洞说教,为行业输送有理想的人才提供了鲜活路径。
3.服务师生的内核是构建信任闭环
“问题销号台账”“清单转化”等做法的深层意义,在于通过共情式服务建立情感联结。校企共同俯下身听诉求、沉下心解难题,超越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形成“学生成长—学校发展—企业受益”的信任闭环,这不仅是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更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4.品牌延续要坚守实践导向的迭代逻辑
“微党课”“沉浸式党日活动”等创新载体的成功,关键在于扎根酒店管理专业育人实际,始终回应“如何让学生愿意学、企业愿意用”的真问题。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迭代逻辑,拒绝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让党建品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升级,始终保持与时代同频的生命力。
史晓岚系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学工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