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镇石峡村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牢记“延庆是属于未来的”重要嘱托,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发挥地区特色禀赋,通过实施“美丽延庆·五彩党建”品牌创建工程,依托品牌化思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为全面建设最美冬奥城提供坚强保障。
一、背景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延庆区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走在前、补短板”,通过实施“美丽延庆·五彩党建”品牌创建工程,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带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以争先进位的拼劲、勇于突破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见行见效的实劲、奋发进取的冲劲,围绕“青色长城”“绿色生态”“红色乡村”“金色富民”“银色冬奥”五个主题,打造百个优质党建品牌,全面凝聚建设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的共识和力量,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树品牌”与“重实践”并重,扛稳政治责任
高擎党建旗帜,深化品牌创建。延庆区委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头等大事,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和守护首都西北门户的使命,主动融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依托“美丽延庆·五彩党建”品牌建设,以铸牢绝对忠诚、拓展“两山”路径、建设和美乡村、增进民生福祉、弘扬冬奥精神为重点,不断增强政治引领力、发展推动力、组织战斗力、民生保障力和自我革新力,以强有力的政治担当夯实“五个保证”,激扬“五种劲头”,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在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通过压实“1+7+N”(“1”指以《“美丽延庆·五彩党建”品牌创建工程实施意见》为核心,“7”指农村、城市社区、机关、国企、学校、公立医院、两企三新七个领域同步推进各系统、领域方案,“N”指全区各基层党组织抓好落实)党建品牌创建体系。通过对创建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梳理、宣传推广,推动工作经验提升为工作机制,逐渐形成“实践—总结—规范—提高—推广”的工作链条,锚定打造一批优秀党建品牌、培育一批党员教育基地、办成一批民生实事、选树一批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形成一批调查研究成果的“五个一批”工作目标,各级党组织坚持将党建品牌培育与加强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全面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着力促进党建引领发展提速提效,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保生态、谋发展、惠民生中,2024年全区主要生态指标保持领先,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展全域旅游提质升级行动,紧抓机遇大力发展低空技术产业,无人机企业累计集聚111家、营收同比增长54.3%;扎实推进“百千工程”示范片区建设,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连点成线,建成矩阵。围绕品牌创建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与综合调研,将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党建品牌培育紧密结合,全覆盖开展区级百个党建品牌相关党支部体检,内外兼修做实优质党建品牌,对于计划创建党建品牌的党支部体检前置,筑牢品牌根基。“组工长城”“宣延”“宁·聚力”“妫水园丁”等百个优质党建品牌示范引领,按照“培育-选树-推广”的闭环管理机制,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品牌矩阵,创建工作实现从零散到系统、从特点到特色的转变,各级党组织积极发动广大党员群策群力选好结合点、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大力推广典型经验,固化品牌创建中的体制机制,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发展。区法院“法睦妫川”植根式党建品牌入选北京市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百佳案例,区检察院办公室党支部“五心”党建品牌实践,入选第三批北京市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事例,拓展了品牌的实践路径。以延庆区康庄镇火烧营村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为契机,在全区深入推广“村民说事”党建工作经验,形成特色基层议事协商制度,完善“说、商、办、评”村级治理闭环运行机制,带动全区培树15个“村民说事”议事协商样板村,2024年“零工单”社区(村)同比增加46.2%。
(二)“亮品牌”与“求实效”并举,突出务实管用
务实管用是党建品牌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基础。延庆区委始终把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党建工作始终,培育突出地区特点、具有行业特色、得到群众认可的党建品牌,全区上下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品牌赋能”的良性循环,党建品牌创建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以民生实事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直面群众生活“急难愁盼”、直击社会治理“痛点堵点”,在党建品牌创建中扎实推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红色港湾”“民情话语”等党建品牌畅通民意渠道、整合民生资源、推进城乡融合,2024年延庆区建成全市最长21公里妫河滨水健身步道,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提前完成“十四五”任务,和美家园更加宜居宜业。围绕增进人民福祉,“医心医意暖妫川”“行走的小药箱”“护苗蓝盾”等党建品牌紧扣“七有”“五性”,推动“志愿服务、专项行动”互促并进,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线。依托党建品牌创建,万名党员主动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年内推进老年餐桌建设、停车位更新改造、农产品滞销纾困等百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依托网格化管理,深化党建品牌实践,推出“积分兑换服务”“物业三步法”等基层治理方法,不断夯实民生基石、纾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更加完善。以富民强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让支部强在乡村、把人才聚向乡村、促产业兴于乡村,各基层党组织依托培育党建品牌,把组织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走出一条条支部引领、党员服务、产业驱动、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八达岭镇石峡村把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守筑长城”党建品牌,带动支部建设、村庄风貌、经济发展实现跨越提升,探索以“长城+”等经济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长城资源利用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联动长城沿线村庄开发公共设施维护员、劳动保障协管员等3400个公益性岗位,让群众端上长城“金饭碗”。锚定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致富项目中,四海镇黑汉岭村依托“‘两山’富民”党建品牌固化形成“七个让”工作法,通过“村民议事厅”“生态文明积分制”“网格化蹲点调研”等工作举措实现了稳民心、聚民力、促振兴的效果,2024年成为“集体经济百万村”,通过品牌化项目化的创新实践构建了乡村治理新格局。
(三)“优品牌”与“固机制”并进,汇聚强劲动能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党建品牌不仅要实用有效,更要常态长效。延庆区委坚持在“守正”中找准定位、把准方向,在“创新”中探索突破、发展进步,让党建品牌创建接受党员和群众的检验,通过固化评价提升、交流分享、宣传学习等制度机制,为优秀党建品牌注入新活力。助推改革发展。延庆区坚持以改革开路,冲破制约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艰难险阻,以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在“两山”转化、基层治理、长城文化带建设等领域,探索更多标志性典型示范。区委改革办依托“学思践悟”党建品牌,围绕全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小切口”推出一批为发展赋能、为民生解难、为治理提效的改革项目。围绕党建品牌的选树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优化党建考评体系,通过总结前期创建经验,建立党建品牌要素、党组织建设、成员认可程度、实际作用、影响力等多元评价机制,切实提升品牌质量。各系统党(工)委通过召开分组联席会、现场观摩、交叉互评等方式,增进基层党组织的学习交流,营造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力”、党组织“战斗力”、党员队伍“凝聚力”和品牌效应“辐射力”不断提升。聚合党建资源。延庆区委立足区域独特的资源优势、深厚的文化积淀、火热的发展实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持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党建品牌创建为契机,聚合区内长城、生态、革命文化等资源,以“点线面”谋篇布局,打造八达岭长城、平北抗战大庄科遗迹、张山营镇后黑龙庙村等10个主题鲜明、布局合理、内容丰富的现场教学点,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创新推出《基层书记话党建 促发展》视频栏目,搭建各系统领域全覆盖的学习交流平台,让点上经验在面上开花,使品牌建设既保持政治本色又焕发创新活力。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政治引领,擦亮党建品牌的政治底色
政治属性是党组织的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的根本功能,党建品牌的创建首要标准是站稳政治立场、把牢政治方向。明确核心在“铸魂”。党建品牌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方向、重点可视化的旗帜,政治建设是党建品牌的根本,全区上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和重要回信精神,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品牌创建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凝聚全体党员的思想共识,提升“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意识和能力。把握重点在“强基”。党建品牌创建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根本目标是服务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不断推动党建品牌深度融入组织建设、全面融合实际工作、紧密粘合实际需求,持续激发党建品牌的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才能实现持续激发党组织活力,稳固党的执政根基。
(二)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党建品牌的生机活力
党建品牌建设的着力点是围绕大局中心任务和各单位主责主业,通过创建突出地区特点、具有行业特色、得到党员群众认可的党建品牌,以品牌矩阵效应带动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优化“统”的模式。党建品牌建设是趋向制度化的长期发展过程,必须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结合“1+7+N”创建体系,推动各系统党(工)委发挥“四梁八柱”作用,强化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探索建立“指导+督查”双轨模式,丰富党建品牌成果交流、动态跟踪等机制,推动党建品牌创建的成果共享、问题共研、原因共析、措施共寻,助力品牌持续成长。提升“建”的成效。“创”和“建”是党建品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创”是经过分析、调研后明确方向,是从无到有的重要探索。“建”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从有到优的深化实践。两者是辩证统一的,通过在“创”后与时俱进,在“建”中推陈出新,才能让品牌保持生命力。各级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对已创的党建品牌提炼经验建机制,对将要创的品牌对标典型促提升,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三)坚持融合推进,促进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
深化党建品牌建设,主要是围绕党建品牌作用的发挥,融合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以党建引领、品牌赋能,双向驱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着眼于“融”。围绕解决认识问题,以品牌创建推动“想融合”,树牢品牌融合理念,找准创建定位和方向,带动形成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浓厚氛围。围绕解决路径问题,以品牌创建推动“谋融合”,结合地区实践,明确以党建品牌创建“融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践行“两山”理念”“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融合促进改革创新”五个实践方向,进一步深化党建业务融合发展,释放互促共进、共赢互利的集聚效应。立足于“效”。党建品牌最终的落脚点是实践,表现形式是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业务融合机制。各级党组织在党建品牌的创建过程中,注重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通过探索推动冬奥世园遗产利用、促进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拓展“两山”转化路径;锚定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构建独具特色的治理模式,稳步增进民生福祉;聚焦形成更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办法举措,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以“小切口”撬动“微改革”,不断用改革的办法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