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最”我“独行”:一言难尽的“戴高乐”号航母

2019年12月17日,我国首艘全国产航母“山东”舰在海南三亚交付海军。这艘汇集中国智慧、大大超越其“师兄”“辽宁”舰的航母,在未来将支撑起南海的和平稳定,对维护我国南海主权和利益起着定海神针般的作用。

近日,国内知名媒体“侠客岛”认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某些国家军舰艇和空军战机时常在南海进行所谓“自由航行”,兴风作浪、惹事生非,挑衅中国国家主权。以“山东”舰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坐镇南海,很可能会出现跟外军外舰“面对面”的情形。

接下来,我们这篇文章就来讲一讲曾经想来南海“自由航行”的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在不那么浩瀚的地中海上,有很多“璀璨的明珠”。

这些年来,有一个孤独而巨大的身影经常出没——她就是法兰西海军的荣耀、欧洲最强航母、世界唯二的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她继承了法国海军的光荣传统,先天不足的“贝亚恩”号、留在船台上的“霞飞”级、堪称舰队基石的“克莱蒙梭”级,在那一刻灵魂附体。

“贝亚恩”号:法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由“诺曼底”级战列舰的5号舰改造而成。

“霞飞”级:法国设计的首型标准航母。突出于左舷的飞行甲板与右舷极长的舰岛,可谓一大奇观。建造因二战法国投降而告终。

“克莱蒙梭”级:二战后法国自行建造的常规动力航母,拥有较强的对空、制海、反潜能力。

这些年,“戴高乐”号亮相于阿富汗、索马里、利比亚、叙利亚等地,曝光率直逼一线美系航母。而以其为核心的看似“和气”的法国海军,更是有着仅次于美国的远洋部署能力,低调的全球第二,实力不容小觑。但是,往往第一与第二之间的差距会隔着很远……很远……

世界上有两种航母编队,一种叫“别人家的航母编队”,还有一种叫“法国航母编队”。然鹅,“戴高乐”号的出场是这样的:

为什么“戴高乐”号会如此“窘迫”?她的“保镖”们呢?
海军,“碎钞机”是其基本属性之一。如今的法国,经济实力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打造庞大航母编队这一重任。虽说有两艘堪称军工科技结晶的“地平线”级驱逐舰“陪王伴驾”,撑起了一丝颜面,但更多时候,新旧驱逐舰所组成的“仪仗队”对于“戴高乐”号来说,还不如“无胜于聊”。
好在不大点儿的地中海那里兄弟也多,孤胆航母也能忍!

盘点当今世界各国航母,有这么几宗“最”——

最大最强:一出门就让全世界紧张的美国“尼米兹”级和“福特”级。

最孤独:一出门就让西方媒体幸灾乐祸、让本国船厂头疼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

最宅:一出门就老闹着要回去的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以及一直都出不了门的“维克兰特”号。

“戴高乐”号“横空(许久才)出世”,人们的耐心、希望早已被其建造、试航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所稀释,属于她的高光时刻没来,倒有几次“梦醒时分”的“惊悚”。

平心而论,“戴高乐”号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从设计角度来讲,最为“孤独”的一艘航母了。其中,有些是设计师们的匠心独运,有些则是受限于客观条件的无奈之举。

总之,正是这些优点、缺点,圆满、遗憾,才成就了这艘“能征善战但毛病不断”的法国航母。

看得见的是大写的“标新立异”

说起设计,法国可谓一直引领时代之先,各种大(脑)胆(残)、前(奇)卫(葩)的想法,让很多单纯而朴实的人们拍(慌)案(得)叫(一)绝(批)。

从“雷诺”FT-17坦克那个灵动且“萌萌哒”的可360°旋转的炮塔,到“协和”超音速客机前端可下调5°-12°的机头(在起飞和降落时,飞行员获得极好的视野,巡航时则转到正常状态),法国设计师似乎很愿意在“头”上作文章。

“戴高乐”号也不例外,传统还是要继承的,套路也是要遵循的。

法兰西血统纯不纯,提头来见——

横看航母侧成“卡(车)”,没错,“戴高乐”号的舰岛建筑非常靠近艏部。相较于美系航母、我国“辽宁”舰“山东”舰,还有英国那个啰里啰嗦的双舰岛“伊丽莎白女王”级,“戴高乐”号那种“带头冲锋”的昂扬姿态,确实显得“鸡”立鹤群,侧面看起来真像是一辆前带“鼻子”后带“斗儿”的卡车。

设计上像卡车,目的和功能上当然也像卡车——

“戴高乐”号标准排水量3.5万吨、满载排水量4.2万吨,是不折不扣的中型航母。

受体量限制,其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各功能区的划分要精打细算,这就导致了该舰必须把舰岛尽量前置,以便给降落区两侧留出更多的安全空间,防止舰载机降落时刮擦舰岛,酿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另外,“戴高乐”号的起飞区和降落区竟有部分重叠,这意味着她不能同时进行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作业。

但得益于两部轮流工作的蒸汽弹射器,以及三组降落拦阻索和一组紧急拦截网的高效运转,该舰竟可做到每0.5分钟让1架舰载机起飞,并在12分钟内让20架舰载机降落。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天下大事,也没有什么不能谈的。

话说天下航母,装了弹射器,更是没有什么“弹”不了的!

半分钟一架飞机,弹、弹、弹……阵风弹,阵风弹,阵风弹完了,超级军旗弹;超级军旗弹,超级军旗弹,超级军旗弹完了,E-2C弹;E-2C弹,E-2C弹,E-2C弹完了……完!

当放出去的E2-C准备回到航母上时,万万没想到,竟因为甲板设计短了而无法降落。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经济不景气的那些年,法国一再压缩国防经费,硬是节衣缩食省掉了那要命的一截飞行甲板。事实证明,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好钢也一定要用在刀刃上,不能省的钱,千万别省!

说到这里,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法国航母在设计上是个“怪胎”。

作为航母作战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戴高乐”号的机库长138.5米、宽29.4米、高6.1米,总面积达到4600平方米;而英国最新的伊丽莎白女王王机航母的机库长163米、宽约26米、层高约7.1米,总面积约4200平方米。

排水量相差2万多吨的两艘航母,机库面积竟然相差无几,这背后既有核动力系统占地面积小的优势,更离不开设计者的心血。

看不见的是无奈的“偷工减料”

虽然装备了蒸汽弹射器和E-2C预警机,使得许多国家对法国海军羡慕不已,但个中滋味唯有当事者才能体会,解决了飞行甲板、舰载机等问题后,还有不得不面对的动力系统问题。

一艘堂堂的核动力航母,竟荣膺“全球年度最慢航母”金交椅,且正常航速稳定在尴尬的20-22节,归根结底这还是“省钱”惹的祸!

在“戴高乐”号的建造过程中,由于航母专用核反应堆总也过不了关(可能也是没钱),接二连三出现过致使整个工程停摆的事情。

没办法,为了这顶耀目的法兰西军工皇冠,人们找来了一块并不完美的宝石——“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K-15型反应堆。

K-15核反应堆的最大功率约为3.8万马力,而“凯旋”级核潜艇的满载排水量1.4万多吨,所以1座K-15核反应堆就可以为该级潜艇提供澎湃动力,更何况法国人还把这型反应堆进行了改进,心想有4座核反应堆的“四驱”航母,动力上应该绰绰有余才是。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因为没钱“戴高乐”号最终只安装了2座核反应堆。“四驱”变“两驱”,不过还好,新亮相的K-15D核反应堆可赋予她27节的最高航速,并且加注燃料后使用周期长达13年。

一切看似圆满!

可要记住,熊猫不是猫,而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核潜艇的动力系统并不能靠简单放大就装到航母上,生搬硬靠肯定是会出现问题的……

除了冒烟、停机无数小故障之外,“戴高乐”号还是几起扑朔迷离的“惨案”制造者——

“大西洋迷之螺旋桨事件”:在北大西洋进行首次远洋试验时,一个螺旋桨的桨叶突然断裂,沉入大西洋洋底,至今下落不明。这就好比是参加赛跑的运动员,哨一响,人出去了,鞋还留在原地,到底是怪人太快呢,还是要怪鞋有问题呢?

经过后来调查表明,桨叶是因加工质量低劣而断裂,从此,“戴高乐”号“四个螺旋桨,掉了一个坏了仨”,“戴高乐”号出海要多带几副螺旋桨等段子便流传开来。

“与克莱蒙梭级换轴事件”:鞋出了问题,再换一双好的合脚的就是了,但要是腿有问题就麻烦了,对于“戴高乐”号来讲,就遇到了要换腿的问题。

由于设计缺陷导致该航母的传动轴出现故障,后来不得不换上老旧的“克莱蒙梭”级航母的传动轴进行试航。

这个“代班轴”以及后来换上去的新轴,似乎都不太与“戴高乐”号的舰体兼容。

振动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轴的故事还在继续,并与那个“全速运转的滚筒洗衣机竟使整个舰体都产生了难以忍受的振动”的段子杂糅,令人难以辨别到底谁是造成“颤栗”的真凶!

“核反应堆无法冷却事件”:在一次试航中,由于冷却系统故障,“戴高乐”号上核反应堆的温度由于不知名的原因越来越高,与之同样飙高的还有全舰官兵的血压,场面一度十分危急。最后,又由于不知名的原因,核反应堆温度回归正常。现在看来,这档早于《中国好声音》的《“戴高乐”好危险》被淹没在了大西洋冰冷的波涛中,真是幸甚至哉!

目前,“戴高乐”号上的大多数故障似乎已经得到解决,它仍是一艘相对具有战斗力的航母。但它要实现全部潜力,却面临一条艰难的道路。未来20年,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是原创稿件,转载请标明出处。

参考资料:

1.张召忠著:《百年航母》

2.军事脱口秀《张召忠说》

3.俞东海、王义山主编:《近代航空母舰图集》

4.《深度军事》编委会:《航母战斗群作战指南》

5.纪录片:《a bord du Charles-de-Gualle》等


众人皆“最”我“独行”:一言难尽的“戴高乐”号航母
2019年12月17日,我国首艘全国产航母“山东”舰在海南三亚交付海军。这艘汇集中国智慧、大大超越其“师兄”“辽宁”舰的航母,在未来将支撑起南海的和平稳定,对维护我国南海主权和利益起着定海神针般的作用…
https://upload.djcyw.com.cn/1/2024/0823/17243783487514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