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 以党建引领聚合力 新质生产力赋动能

——看建科“老”字号这样上“新”

案例背景: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省建科院”)创建于1955年,是浙江省三十五家省属科研院所之一。多年来,浙江省建科院立足建筑科学,围绕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建设领域综合服务商”战略目标,不断为行业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建筑安全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技术权威。近年来,浙江省建科院党委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统筹“思想凝聚、人才培育、科创激发、赛道开辟、管理升级、品牌塑造”六大维度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从战略定锚到市场开拓,从科研攻坚到改革深化,浙江省建科院党委始终坚定以党建引领全局,以70年“老”字号的深厚积淀,书写着“新”发展的时代新篇。

做法及成效:

一、凝聚思想“新”共识:战略领航,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发展的基石。浙江省建科院党委始终将政治引领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以清晰的战略定位凝聚全院共识,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筑牢思想根基。

战略架构的“顶层设计”不断深化。院党委紧扣“向新提质、勇创一流”导向,院党委领导挂帅认领调研课题,先后组织职能部门调研、股改专题调研、同业调研等系列工作,为战略规划编制夯实基础。明确“十五五”时期“1234N”整体战略架构和“经营+投资+科研”三轮驱动转型方向,构建起“目标—路径—保障”的完整战略体系。同时,胜利召开院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确立“全国一流的建设领域综合服务商”战略目标,为未来发展绘制清晰蓝图,锚定坚实方向。

党建业务的“双向融合”持续强化。院党委以“党建+”融合机制为抓手,推动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发展动能。2025年以来,党委组织“第一议题”学习15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次,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融入发展实践。近年来,通过攻坚“双强”党支部创建,累积梳理形成党组织书记“领办项目”41项、班子成员“攻关项目”131余项、党支部“创新项目”29个和党员“实事项目”近600项,形成“党建引领业务、业务检验党建”的良性循环。

改革转型的“全员共识”全面凝聚。面对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院党委构建“全院协同”机制统一思想,明确“传统业务升级+全新赛道拓展”的转型路径。召开业务协同推进会,修订经营激励制度,启动业务协同信息化平台建设,让“改革必成、转型必赢”的信念在全院落地生根。通过“四大项目”挂帅攻坚、股改吹风会等方式,破解员工对改革的疑虑,凝聚起“向新而行”的强大合力,为“十五五”期间实现“经营+投资+科研”三轮驱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强化人才“新”驱动:梯队赋能,筑牢发展人才根基

“光有思路和部署,没有优秀的人来干,那也难以成事。”浙江省建科院党委深刻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要义,以“三支队伍”建设为核心,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一池“人才活水”。

干部梯队“量质齐升”强支撑。院党委科学谋划干部队伍顶层设计,修订完善《中层管理人员管理办法》,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通过“梯队化建设”,院管干部人数不断充实至62人,新提任年轻干部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00%,中层正职专业型干部比例提升至94.4%,推进“老中青”干部梯队建设。实施人才内培外引“三百计划”,聚焦科研、经营、管理三大领域精准引才。全院引进、培育研究生学历或高级职称等高层次人才数大幅提升,155人获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

激励机制“多维创新”促潜能。建立“短期激励+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机制,让人才“有奔头、有干劲”。在短期激励上,完善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将营收增长、新业务拓展等指标与薪酬直接挂钩;在中长期激励上,推进员工持股计划,让核心骨干共享发展成果。此外,根据科研院所实际,探索构建“科研人员跟投”机制及“技术入股+利润分成”模式,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攻坚热忱。

三、激发科创“新”引擎:平台攻坚,释放技术转化效能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浙江省建科院党委以“创新铸核、技术破壁”为导向,构建“平台+项目+转化”的科创体系,以红色动能赋能“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高能级平台“集群突破”筑高地。紧扣城市更新、节能低碳、数字化等行业趋势,以院为圆心,以“党建链”上政企地高校同盟为半径,持续打造“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科研平台矩阵。近年来,持续推动“光储直柔”“无废城市”等前沿领域研究,其中“光储直柔”实验室作为浙江省内首个国家级测评机构,累计已实现“双碳”成果转化超千万,以“绿色”动能彰显“红色”担当。2025年,浙江省建科院与“链”上高校、企业同盟共建的“全省滨海基础设施绿色建造与智能运维重点实验室”新获批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填补了浙江省相关领域科研平台空白。

关键技术“攻坚突破”解难题。在党委领导下,党员干部聚焦行业“卡脖子”技术和绿色转型需求,带头开展“攻坚克难”项目攻关。在固废资源化领域,“工程废弃泥浆绿色高效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第十九届杭州亚运场馆等超百项工程项目中,覆盖浙江、江西、广东等多省份,近三年累计处理工程废泥4000余立方米,新增销售收入41.1亿元,直接经济效益12.3亿元,助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以该技术为依托,2024年5月浙江省建科院落地杭州市首条再生填料工厂化生产线及试验段道路,成功打造了工程渣土规模化消纳的“浙江样板”。

标准体系“引领突破”树标杆。以“科研促标准、标准带产业”为路径,主导或参与编制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标准规范。2025年上半年,发布省级标准2项,完成导则规范1项;验收浙江省建设科研项目8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在绿色低碳领域,由省建科院作为第一主编单位编制的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标准》,填补了省内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标准的空白,为规范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提供了标准依据,推动行业技术规范化。标准实施后,已在杭州,台州,宁波等城市落地应用,有效推动形成“标准引领市场、市场反哺标准”的良性循环。

四、培育增长“新”赛道:多元布局,拓展发展增长空间

浙江省建科院党委以“市场亮剑、多轮驱动”为策略,在巩固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主动布局新领域、开拓新市场,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增长新格局。

市场版图“内外拓展”拓空间。实施“省内深耕、省外拓展、海外探索”的市场策略,大力实施“走出去”。在省内,拓新挖潜填补县区空白,提高市场占有率;在省外,陆续在新疆阿拉尔、广东韶关、安徽芜湖等地开设分公司,省外业务拓展力度持续加大,全国性市场网络逐步搭建完成;同时,积极探索海外市场,与共建“一带一路”建筑企业开展交流,为下一步海外业务布局积累资源。

资本运作“双轮驱动”提效能。发挥“实体+资本”双基因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放大发展效能。在党委牵头攻坚下,日前已顺利完成下属子公司史上首个收并购项目,为后续专业化收并购探索了全新路径;出资跟投史上首个证券化投资项目,企业利润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传统建筑企业“经营收益+投资收益”双增长的新突破。

协同生态“共建共享”聚合力。构建“院内外协同”的发展生态,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共赢。内部协同方面,院党委多次召开业务协同推进会,通过信息化平台打破部门壁垒,以“大项目”攻坚拓展市场;外部协同方面,与新疆阿克苏市新和县政府、浙建产投集团等数十家单位开展合作,以党建联建等多种方式为载体,与“链”上企业互惠共赢,在新赛道开辟、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合力,实现“1+1>2”的倍增效应。

五、升级管理“新”体系:精耕细作,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浙江省建科院党委以“机制通脉、改革除弊”为核心,推动管理体系迭代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股权改革“破冰提速”激活力。院党委举旗定向,研判院发展方向,将股权作为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役”。院党委领导挂帅成立混改专班,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形成党员“攻坚小组”,构建“周例会、月复盘”机制,清单化挂图作战,聚焦历史遗留问题,逐个击破。将优化股权结构,作为激发企业体制机制活力的“制胜一招”。

风险防控“全链闭环”守底线。织密“制度+技术+监督”风险防控网,保障企业稳健发展。构建综合监督管理体系,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关键财务指标预警机制,动态监测资金管理、投后管理、应收账款等全流程,显著提升全院应收账款回笼率;研发落地“烽火台”数字化项目,上线16类风险主题数据仓库建设,配置上线35项风险识别规则,风险事件平均响应时长7.05天,初步实现风险事件识别、预警、处置的闭环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常态化检查和重大节点专项检查机制,仅2025上半年便开展检查124次,排查安全隐患356项,以“红色预警”守护“平安建科”。

六、塑造品牌“新”形象:内外兼修,擦亮建科金字招牌

浙江省建科院党委以“党建赋能、文化铸魂”为抓手,塑造“政治过硬、专业领先、责任担当”的品牌形象,不断擦亮70年金牌“老”字号。

党建品牌“聚力铸魂”树标杆。分析梳理院业务特点,精心打造点亮“浙科红心”党建主品牌,带动2个总支、13个党支部品牌创建,串珠成链形成“心心相融”党建品牌矩阵及“一心三雁五力”党建文化品牌体系;发布“建科筑廉”廉洁文化品牌,构建“135”工作体系,筑牢廉洁从业防线。2个案例获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高质量发展“价值创造”典型案例,1个支部案例被《浙江党建》刊登,党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以“建科互联体”为载体,近半年开展党建共建19场次,与16家单位达成战略合作或合作意向,实现“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的品牌效应。

文化活动“凝心聚力”塑内核。围绕70周年院庆,系统谋划“七秩风华·我的建科故事”系列庆祝活动,通过征文、展览、文艺汇演等形式,展现大院深厚历史底蕴与红色文化传承;发挥群团纽带作用,试点职工托育服务,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开展全省建筑行业检验检测业务比武及“建科杯”技能竞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彰显员工多元风采。通过文化活动,凝聚“爱院如家、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增强团队向心力。2025年3月,浙江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吕志良调研公司改产工作并给予高度肯定。同时,省建科院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在服务地方发展、行业进步中展现“建科担当”。

品牌传播“多维发声”扩影响。通过“内宣+外宣”结合,以“浙科红心”为底层逻辑,系统形成“匠心”“创心”“暖心”“青心”等N个板块子标题,分层次、多维度讲好“建科故事”。内部通过“两网两号”平台,宣传先进典型、项目成果。2025上半年发布推文120余篇,阅读量超10万人次;外部借助新华网、浙江日报等央、省权威媒体,报道企业改革成果、党建品牌内涵、社会责任担当。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国企带民企试点等工作成效相继获《浙江日报》、新华网等权威媒体报道,引发行业关注,建科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案例启示:

浙江省建科院党委以党建领航,统筹“思想凝聚、人才培育、科创激发、赛道开辟、管理升级、品牌塑造”六大维度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基层党建是企业发展的“根”与“魂”。唯有将党建嵌入治理体系、植入发展主线、融入业务一线、汇入实践场景、沁入思想深处,方能全要素激活“红色基因”,进一步铸就70年大院的精神内核,让党建真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不竭“红色动力”。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浙江省建科院党委将持续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朝着“全国一流的建设领域综合服务商”目标稳步迈进。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 以党建引领聚合力 新质生产力赋动能
浙江省建科院党委以党建领航,统筹“思想凝聚、人才培育、科创激发、赛道开辟、管理升级、品牌塑造”六大维度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基层党建是企业发展的“根”与“魂”。唯有将党建嵌入治理体系、植入发展主线…
https://upload.djcyw.com.cn/1/2025/1126/176413969594303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