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 奏响时代强音 传承文化薪火

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下面简称“学院”)肩负着培养德艺双馨音乐人才的使命,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严以治学、诚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坚持“艺文两精、德艺双馨”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三抓三强三提升”总体工作思路,以内涵建设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以“艺术赋能思政”为切入点,构建“党建引领+专业特色+实践育人”的融合模式,探索出一条以美育为载体,以红色基因为内核的“一融双高”发展路径,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一、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探索

(一)以艺术为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艺术党课和实践活动。打造“红色旋律”系列艺术党课:紧抓重要节日契机,推出《撼动人心的国歌》《黄河大合唱》《红色音符・筑梦前行》等特色艺术党课,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奋进的旋律:走进国歌的音乐之美》党课获评第二十三届湖北省党员教育电视片交流观摩作品一等奖。《红色音符・筑梦前行》红色音乐主题党课在学校和中共孝感市委党校成功开讲,校内专场央广网观看人次达 54.2 万人次,入选2024年湖北省高校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表扬名单。同时,编创的红色主题文艺作品,如:党员教师编创《那一年的血雨腥风》舞蹈,师生编创的《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快闪活动以及“庆祝党的二十大 心中的歌儿唱给党”云传唱等,更是激发了师生的爱国情怀和奋进力量,以上活动均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展播。

未标题-1.jpg

2.jpg

(二)构建“思政+音乐”育人新格局

学院以“薪火传音”党建品牌为抓手,构建“思政+音乐”育人新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实践、科研等各个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深挖地域文化资源,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以“孝”为主题的音乐舞蹈资源库,推动思政元素与音乐教学无缝对接。同时,夯实“湖工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组织师生深入学校、社区、乡村、部队、景区开展文艺演出、文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传播红色文化与党的先进理论。

(三)推动教学与科研高质量发展

学院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音乐教育与孝文化的融合创新。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形成“老带新・一帮一”学术结对模式。近年来,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省级项目17项。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24年度地方合作项目地方创新子项目,实现了我校该类项目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

二、四大“工程”推动融合发展

(一)红色引擎工程:强化理论武装,确保思政教育方向正确。通过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为育人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品牌锻造工程:持续开展艺术党课,夯实“湖工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组织师生深入学校、社区、乡村、部队、景区开展文艺演出、文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传播红色文化与党的先进理论,力争通过“薪火传音”形成“湖工样本”,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正能量。

(三)课程铸魂工程:挖掘音乐课程思政元素,打造多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编写孝文化、红色文化的教材或教学资料,推动思政元素与音乐教学无缝对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的洗礼。

(四)智库培育工程:加强教学团队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提升学院党建与业务融合水平。共同开展音乐文化研究、文艺创作等活动,构建“教学-实践-科研”闭环体系,为地方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成效

(一)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艺术党课和实践活动,师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显著增强,文化自信得到提升。学生在参与活动后表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科建设相融合,通过艺术教育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音乐学院的创新实践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带动了当地思政教育成效的提升。

(三)提升艺术素养与育人质量

聚焦铸魂育人核心助力学生成人成才,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以学铸魂、以学润心、以学增智、以学促效”目标,结合艺术生特点、专业特色、学科特征,推进“专业+实践+思政+美育”铸魂育人模式,育人水平不断提升。艺术党课和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师生的思想认同,还促进了师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学生在各类音乐比赛中获奖数量增多,在省级以上赛事中屡获佳绩,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推动多元化发展

在学院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理念,优化大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增强大学生对多元音乐的理解,提升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和艺术价值。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毕业生在中小学及教育培训机构工作的人数逐年提升,不少学生考入国内专业艺术院校和双一流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年均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3%以上。

四、党建与业务融合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关键

学院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通过强化党的领导,明确学院发展方向,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有效凝聚师生力量,激发工作活力和创造力,为学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专业特色是优势

学院利用音乐教育这一特色,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和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实现专业素养和思想素质双提升。

(三)实践创新是动力

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模式,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和项目,如通过“孝谱德育乐章 红扬时代强音”新模式开展艺术党课、文艺轻骑兵实践活动等,为学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推动学院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文化传承是使命

音乐学院注重将孝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建设文化资源库和“孝得更美”辅导员工作室,开展传承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实现了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将地方特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五)师生主体是核心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院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师生成为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无论是艺术创作、演出活动,还是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这表明,只有坚持以师生为主体,关注师生需求,发挥师生的聪明才智,才能真正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学院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音乐学院将以“三抓三强”助推“三提升”,奋力谱写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薪火传音”党建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统领全局的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将思政教育融入音乐教育,以“薪火传音”传播党的声音,实现薪火传承,继续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新路径,以艺术教育赋能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艺双馨的音乐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教育力量。

(姜涛系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 奏响时代强音 传承文化薪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下面简称“学院”)肩负着培养德艺双馨音乐人才的使命,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https://upload.djcyw.com.cn/1/2025/0918/17581822336724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