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志愿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志愿服务作为推动人民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抓手,其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实现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城市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着力构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城市管理志愿服务格局,积极营造“人人愿为、人人能为、时时可为”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注入了强大动力。

强化党建引领实效,增强为民服务“向心力”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凝聚为民服务强大合力。一是创新打造“城市绣花针”党建品牌,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推动党员志愿服务与城市管理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为民服务的红色力量;二是强化纵向联动机制,联合街道非公党委、社区党支部等基层组织集约开展志愿工作,通过观影学习、志愿活动、主题实践等形式,深入学习志愿精神,定期组织志愿活动,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三是构建“党政企社”多元协同模式,整合辖区商圈党支部、新业态党支部、社会组织党支部等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织密多元联动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形成党组织统筹引领、社会力量多元支撑、党员力量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志愿服务新格局。

创新志愿项目模式,汇集公众参与“凝聚力”

“城商联盟”志愿项目是在优化城市营商环境的宏观背景下,探索城市管理与商业街区、沿街商户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成功入选清华大学2024年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百项案例。项目旨在整合街区资源,激发街区主体自律、自管、自治的内生动力,全面提升街区环境卫生水平和文明志愿服务氛围。通过联动社区、商户及志愿者开展交流活动与志愿服务,深入倾听商户诉求,挖掘潜在志愿力量,广泛动员商业街区业主、商户、物业及周边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建成“城商协作”示范道路6条,覆盖商户482家,累计开展座谈交流活动21场、志愿服务活动63场,解决商户实际问题103件,有效推动街区自律自管、协商共治的良好格局形成。

“共建花园”志愿项目作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参与式创新,是城市空间有机更新与公众参与深度融合的志愿工作。项目以桥下空间环境品质提升专项行动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引导-专业支撑-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模式,通过开展问卷调研、现场座谈及入户走访等方式,征集居民意见790余份,了解空间改造需求,吸纳320余名物业代表、热心市民、专家学者及社区规划师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召开设计讨论会议3次,实现桥下空间设计方案的专业性与公共性有机统一。项目落成后,创新引入“责任田”认领机制,由周边校区、物业、居住区的居民志愿组建养护自治小组,建立长效管养模式。该实践标志着高新区城管局在探索"行政力量+社会资本+群众智慧"三维联动机制方面取得创新性进展,为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提供参考。

“植此青绿”是城市开放式公园在植树节期间面向城市管理志愿团体开展的一项活动。以种青植绿为契机,联合公园管理方、市政单位、国企央企及中小学校等,共同开展植树志愿活动。“新区公园”作为苏州市最大的开放式公园之一,每年植树节期间都会开展植树活动,志愿者们全程参与苗木选择、种植、浇灌及认养等环节,深入体验浇灌、除虫、修剪及观察植物成长等全过程。截至目前“植此青绿”志愿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累计种植苗木270余株,绿化覆盖面积近1000平方米,成为中小学生户外实践与环保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植树节之外的其他时间段,城市管理志愿团队在公园内举办“草坪主题会”,通过分享志愿活动心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开展普法宣传等形式,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释放志愿组织活力,助力城市管理效能提升。

加强志愿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服务力”

以志愿工作链接共建资源,搭建志愿服务平台。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城市管理志愿服务团队深入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开展啄木鸟志愿行动、马拉松环保跑、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烟头捡拾徒步行动、关爱环卫·清凉苏州、小微执法·文明同行、普法为民等15项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活动得到高新区慈善总会及辖区链家房地产、双喜乳业、食行生鲜、龙湖中心、蜜雪冰城等企事业单位的关注与支持,形成了多元参与、资源共享的志愿服务平台。

以志愿活动凝聚多元力量,打造志愿品牌队伍。“护学岗”是服务于学生群体的志愿队伍,每年中高考、开学季都有红马甲的身影。近年,联合苏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培育“向阳花”护学岗志愿团队,团队由苏州社会组织总会指导组建,由苏新服务支持运营,在高新区妇女联合会的参与下开展活动。截至目前,已招募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者673位,开展志愿服务700余次,发动志愿人次6900余次,累计贡献志愿时长约55000小时,形成城市管理行业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大学生志愿者张涛感悟“我从2022年加入团队,发挥个人价值护苗茁壮成长,很多小朋友希望长大后也穿上红马甲成为我,作为志愿队伍中的一员我觉得很有意义。”

以志愿行动擦亮行业名片,构建志愿服务体系。培育“高新区城市管理志愿者联盟”品牌项目,组建城市管理志愿服务团队25支,发布《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市管理志愿服务工作指引》1项,为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依托高新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志愿工作数字化管理,累计服务时长突破35万小时,成为居民群众有效参与城市治理工作的“红马甲”桥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志愿服务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力”

一方面,开展城市管理志愿工作可以更好的走进群众身边、服务群众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加入城管志愿队伍对于城市管理效能提升发挥群众效应。苏州高新区城市管理局通过“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城市管理”的模式,将城市“管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力量”。发挥志愿者“城市环境体检师”的作用,共同参与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作,增强公众对政策的理解与支持。以志愿交流为契机,搭建志愿资源平台、形成志愿工作机制、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构建志愿服务规范化、志愿工作制度化、志愿主体行业化、志愿队伍品牌化的“四化”模型,为城市管理行业志愿队伍提供运行模式的参考,完善城市管理志愿服务体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苏州高新区城市管理局将始终关注居民群众细微需求,发动行业社会组织高新区城市管理志愿者联盟,进一步优化区级城市管理志愿服务体系,发挥行业志愿服务领域优势,专心致志做好每项为民服务志愿工作。

作者是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

以党建引领志愿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城市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着力构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城市管理志愿…
https://upload.djcyw.com.cn/1/2025/0225/17404637378783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