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实践

坚持人民至上 践行初心使命

——山东省微山县西平镇推进乡村振兴切实造福人民

发布日期:2022-10-28 16:01:54    作者:刘长利

山东省微山县西平镇位于微山湖西岸,辖7个行政村、人口0.93万人、总面积20平方公里。近年来,西平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初心使命。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为民造福。

坚持人民至上 基层工作紧跟群众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集中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璀璨中华文明的独特优势。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价值追求,也是全面制定和贯彻落实党的基本方略的价值基点。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西平镇党委政府一心为了群众,基层工作紧跟群众,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曾荣获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卫生乡镇等荣誉称号。此外,济宁市委党校经过实地调研和系统思考后积极发挥思想智库“咨政”作用,针对西平镇地理位置、经济状况、人口分布、产业构成等具体情况,还为当地提出两条建议:一是抓党建促稳定,二是抓文化提素质,走“党建+文化+发展”的路子。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把村两委、乡镇党委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堡垒,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下去,维护群众利益,赢得群众的信任,从而搭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根据西平镇工作实际,济宁市委党校为西平镇总结出“五和文化”和“粮缸文化”的典型经验。“五和文化”的“五和”指河水的河,禾苗的禾,荷花的荷,合作的合,和谐的和。河水要清,意味着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禾苗要绿,意味着特色种植,发展高效农业;荷花要美,意味着党员干部要廉洁清正,一心为民;合作意味着邻里关系融洽,团结友善、互帮互助,最终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粮缸文化”则体现出当地群众就地取材,利用优秀传统工艺,把当地特有的黄泥烧制成泥缸,并用泥缸储存粮食,反映出群众的勤劳和智慧。西平镇的好经验、好做法,有效促进了济宁市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

“三治融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是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具有重要意义。西平镇通过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进镇域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发展。

首先,坚持以自治增活力。西平镇不断强化党员骨干模范带头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解决了许多过去想管又不好管的问题。以老党员为骨干的“西平大老执”、乡贤理事会,以青年党团员为骨干的“青年红马甲”等社会组织,成为西平镇的靓丽风景。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氛围日渐浓厚。各村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党员民主议事活动、廉洁教育学习活动,党员活动最大限度向群众开放、村级决策最大限度向群众公开,会后还组织党员群众一起体验乡村振兴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村内事务决策的科学性,使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

其次,坚持以法治立规矩。西平镇以开展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联建活动为抓手,深入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一警务助理”保障机制,法律顾问和警务助理无偿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治安保障。以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活动为抓手,主动为民解难。先后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126次,最大限度解决群众面临的问题,纾解矛盾。根据矛盾纠纷主体多元、诉求多元、类型多元等特点,西平镇调动组织各方资源,构建多元纠纷解决体系,“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各村设立了“和为贵”调解室,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推选德高望重的“五老”、乡贤、村两委干部担任调解员,发挥乡贤优势,化解村级矛盾。以“专家调解”法、行业调解法、“五老”调解法、“流动调解”法、家事调解法、联动调解法、律师调解法等“七调”工作法,做到专业纠纷专业化解。以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为抓手,设立治理难题“服务部”。西平镇集中综治、信访、司法、公安、法庭、民政等部门联合办公,明确分工、协作配合,共享矛盾纠纷信息,提高了矛盾纠纷处理效率。重点关注低保人员、特困职工等特殊人群,实现社会治理信息全覆盖、动态全掌控、矛盾问题“一站式”解决。

最后,坚持以德治扬正气。西平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道德榜样、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生活礼俗的教化作用,引导群众行为,规范社会秩序。利用乡村振兴展馆、村史馆等党群教育阵地,开展宣讲活动60余场次。依托农村微课堂开展“微讲座”,为群众量身定制家庭教育、亲子活动、孕优健康知识等学习内容,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组织优秀老党员进行巡回演讲,让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人教身边人,使听众耳濡目染。

此外,西平镇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引领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构建一“网”管理新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各方面和全过程,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管理体制融合,围绕推动组织联建、利益联接、工作联动,构建“一网兜起乡镇大小事”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进乡镇网格化服务管理。由此,西平镇充分调动起基层群众参与积极性,通过主体志愿式的社会参与,从整体上提高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能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以党建促团结、以团结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促民生。

作者系中共济宁市委党校(济宁行政学院)市情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来源:党建参阅网
  •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京ICP备14004060号-6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456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微信公众号

学习强国号